大自然,幸福的原鄉
作者: 口述=劉克襄 文字整理=張桓瑋 攝影=李昌元 | 張老師月刊 – 2013年7月31日 下午4:36
長年致力於生態觀察,大自然已完全融入我的生活,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生命每一個階段,我皆在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。同一條山路,在不同年紀,懷著不同心情去走,感受、體悟也會跟著產生變化;只要靜心與自然相處,它反饋給我們的,將會是意料之外的驚喜,也可能是深層的陪伴、安慰和鼓勵。
走進自然,就像被「家」緊緊擁抱
我常覺得,大自然帶給人最大的力量,是它具有溫暖的「歸屬感」;簡單地說,當人徜徉其中,便油然而生一種「回家」的自在。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低潮,有的因為感情,有的因為工作、人際或健康……,林林總總剪不斷的煩惱絲,牽絆著你我的情緒,生活漸漸失味,失去了意義。
這時,想突破現有的束縛和框架,可以朝向自然走去,公園、山間、海洋……,均提供給人恆久不變的依靠;鳥兒的啁啾細語、蟬聲的悅耳嘶鳴,都能回應深切的包容和瞭解。
所以說,投入大自然懷抱,就像回到最溫暖的家一樣,所有的動、植物都成了慈藹的家人,給予我們傾聽和支持。而面對廣袤的大地,也讓人心變得遼闊,深覺自我渺小而能割捨煩惱,從「牛角尖」裡走出;甚至在面對生命重要關口,大自然也能輔助人沉澱心緒、滌淨俗慮,而能真正傾聽自我的聲音,做出正確決定。
重要的是,我們得發自真心感受自然,才能拉近和它的距離。而感受的工具不只有眼睛,鼻子、耳朵、皮膚,都能幫助人和自然產生共鳴。
研究鳥類多年,閉上眼欣賞鳥叫聲,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享受。所有鳥類中,我特別喜歡「黑冠麻鷺」!牠有著灰藍色的羽冠、淺藍的眼圈,造型非常獨特。在二十年前的臺灣,黑冠麻鷺還是稀有的鳥類,偶爾發現牠的蹤跡,聽見牠啼叫,我都會非常興奮;而今,由於自然保育逐漸落實,已能在許多學校、公園等場所發現牠們的蹤跡了。
當我閉上眼,感受黑冠麻鷺的輕啼,年輕時發現牠的驚喜感立刻湧上來,彷彿重回幾十年前的記憶裡,令人倍感親切。而這些年來,由於我媽媽身體不好,時常到公園散步、活絡筋骨,我便開始教她觀察黑冠麻鷺;也因為這樣,媽媽的心情不再被病痛制約,每日的散步行程也不再寂寥、無趣。她開始會興奮地和我分享:「公園又多了好幾隻呢!」、「今天那隻的叫聲和昨天不大一樣耶!」……接著還給我看她和黑冠麻鷺的合照,母子間開啟了共同話題,媽媽也愈來愈開朗健康,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穫。
回歸自然,人與人之間有了溫暖的互動。
大自然之所以成為人們的依靠,除了它能包容人類的傷痛,另一方面,它也帶領我們重新感受生命美質,提煉人情的溫暖。
速食化的高產值社會,帶給人民更為科技、便利的生活。但同時,欲望漸漸被養大,人不再那麼容易滿足,汲汲營營追求物質上的富裕,心靈卻落入空虛深谷。此時,生活裡的單純美好難以被看見,人與人之間多了猜忌、質疑、防範與隔閡,「相信」成為一件困難事,接著,愈來愈多人感到寂寞。
或許,這也是現今高科技人才願意放棄百萬年薪,回歸山野田間務農的原因。當能夠反璞歸真,便能擁抱最純淨的幸福,甚至讓人卸下心防,拉近與人的距離。
我很喜歡走訪位於深坑的「炮子崙古道」,尤其國外生態學者來臺參訪,我特別愛帶他們一遊「炮子崙」。在那裡,可見翠綠的梯田、豐美的蕨類和水生植物,以及在都市裡難以看到的田螺、鱔魚和泥鰍。而村內農人,總是親切地和我們聊天,分享當地生態及農作趣事,散發著濃厚的人情味。
因此我在「炮子崙」交到許多朋友,其中有幾位老兄弟,已八十幾歲了,仍在山間耕田,每每看到他們扛起鋤頭、樂在耕作的情景,心裡便洋溢著無限感動。然而,前陣子當我再踏上「炮子崙」,卻有了新的發現!
記得那天在登山口,便看到好些農人擺攤販賣有機蔬菜,這樣的場景非常熟悉,但驚訝的是,所有蔬菜均隨購買者自訂價格,沒有了城市裡的錙銖必較、討價還價,他們本著對人的「信賴」,要分享給其他人鮮甜的蔬果,以及收穫後的快樂。
如此情景,讓我看到這村子正慢慢邁向美好境地。當地農人分享的,除了天然野菜,更有自然間無私、純摯的情感。在買賣過程中,農民和購買者,甚至購買者彼此之間,都多了許多閒談互動,而身在其中,不禁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善意關懷,人們帶走的不只是蔬菜,還有難能可貴的真情意。
大自然,存再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
對有些人來說,會覺得大自然無法在生活中唾手可得,而是得規劃一天,甚至是一段假期,離開城市,上山下海,才算走進自然裡頭。然而,事實並非如此,當你打開一扇窗,窗外的街樹鳥語便捎來了自然的訊息。
我常覺得,是人們把自己給限制住,有時大自然就藏在生活裡,只是無法被重視、被感知。其實擁擠的城市也能連結到自然,散發出清新的況味;例如可以透過種植花草,為家中增添自然景觀,而在學習植栽的過程裡,用心瞭解植物特性,並且呵護它、與它對話,那淡淡的花草香,便會報以最溫柔的安慰與陪伴。更重要的是,藉由「手」與「土」接觸,每個人都能真實感受到自然溫度。
說到親身用皮膚感觸泥土,我非常建議大家多在泥地、草原上「赤腳走路」。其實城市中的公園、草地,或是像芝山岩、寶藏巖等小山,都是非常適合赤腳散步的地方。因此不要怕髒,以雙腳與自然互動,一步一步,那種原始溫潤的觸感便能直達內心,為我們洗淨一身疲憊,而感到輕鬆自在。
此外,到菜市場「挖寶」,也是讓人感受自然的好地方。尤其逛傳統市場,菜販、商家們熱情的吆喝聲,帶來豐沛的人情味,若和他們多交流,還能有意外發現:像是最近有哪些新的菜種、如何種出好吃的菜,甚至針對不同食材特性,有哪些特別料理技巧……,逛了一圈菜市場,就像上了一堂自然生態課程,讓人與土地、傳統更加接近,而將自然的「觀賞」功能提升至「實用」的層次。
在城市裡,仍有許多不同方式、場域,讓我們和這塊土地更加親近,只要能讓心靈平靜,打開五感,順手拈來皆是自然的純粹;而當我們能用誠摯的態度去發現、愛護它,必定能領受到取之不竭的幸福。
分享是喜悅的,願與你共享我所擁有!
留言列表